•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广西大学
当前位置: 研招在线 > 研招资讯 > 招生资讯 >

警校研究生如何备考法学博士

警校研究生如何备考法学博士

研招在线为您提供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报考、MBA招生、复试、调剂、招聘等信息!

点击查看招生简章▇点击查看MBA招生▇ 点击查看考研备考▇点击查看考研复试点击查看考研调剂  点击查看院校信息库


 

硕的学生经常找我了解考博相关,也欣喜地看到,有些正在考研的学生也对深造感兴趣,加上研君的盛情邀约,课余时间成文。我只嘱咐研君发文时要朴素不花哨,有文献精神。

考博其实跟考研一样,当你走向它,它就并不遥远。人要有梦想,梦想带给你远见,有机会领略更高维度的风景。我们可以先定个小目标,可以是1个亿,可以是拿奥运冠军...事实证明,哪天真就可能实现!那么:

想理顺法学博士的备考,请看第一部分;

想了解疫情下的考博考情,请看第二部分;

想品鉴法学博士生的日常,请看第三部分;

想权衡考博还是工作,请看第四部分;

当然,想看一个学术渣渣笑话的同学,就要看完这全部的自说自话了。

我先抛砖引玉,后面看看公安学、刑科技的博士同事们,再来分享。

EXPERIENCE

一、考博历程

(一)备考前的心里戏

考还是不考?这不是个问题,只是个决定。

回忆我的硕研期间,曾多次被问起是不是要考博,起初的回答很简单,“不考。”也不知道是被问多了还是对工作提不起多大兴趣来,研三下半学期,就这么稀里糊涂又想考博了。就像N多年前决定要考研的那个上午,也是很随意就做了决定。

做决定对我来讲从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在考与不考之间,我从来都不会选择,帮助我选择的都是一元的硬币。

决定是做了出来,但是它来得太晚。一般来说,博士生的考试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报名是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到十二月左右。当我终于决定要考的时候,已经是在二月了,早就过了报名时间,所以只能等一年再考。于是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二)选择

备考首先要面临的就是选专业和选学校。这二者的排序也是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先选的专业后选的学校——当然这个顺序也是在硬币的帮助下做出的。

结合我自己的专业兴趣、学习经历,我最终在一些与硕士专业相近的学科之间选择了一个作为备考的方向。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学校。

几乎所有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都会开设我报的这个专业,所以只有两面的硬币显然派不上多大用场了,我只能列出一些硬性条件来筛选。筛选条件主要包括学校学科排名、是否985211、自己的学术兴趣与博导的学术方向是否吻合等。

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因素之后,符合条件的学校其实就没有那么多了,要不就是学校不是很好、要不就是不符合报考要求、要不就是博导没有名额了,等等原因吧,最终选择了三个985211的高校备考。

三个学校的考试方式不一样,有的学校是申请考核,有的学校是普通招考(一句题外话:硕博连读和直博对外校考生不太友好,因为很多像北大、人大这样的名校,都有很多本校学生硕博连读或直博的名额,能留给外校考生申请考核的名额就被大大削减了)。但好在我都考一个专业,专业课上没有太大的跨度。我认识的一位985数院博士生,在考博的时候同时要兼顾不同的专业,在应用数学和统计学跳来跳去,稳定性很差,但好在结果还是好的。

最后就是选导师,我更期待选年轻的导师。从情感角度来看,感觉交流起来没有这么大代沟,很多学习、工作之外的话题也能聊。从实践角度来看,年轻博导手里通常都会有项目,能跟着一起做。

具体怎么跟博导交流下文详述。

(三)考博的条件

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要求的条件不一样,分开说明。

先说普通招考吧,因为大家都熟悉。考试形式和考研一样,先初试再复试,复试一般只有面试,但也有的学校还会组织笔试。

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申请考核了,这种考试方式是这样的:

第一步递交材料,博导审阅,对递交的材料打分,并从所有交材料的人里面选一部分参加复试,第一步很多人会被淘汰,或者是科研基础差、或者是没有论文、或者是第一学历差,等等原因吧。

第二步是复试,复试的话有的学校既包括笔试也包括面试,有的学校只有面试,但是不管怎样,这一步的考试主观性非常强,即使是笔试,也全部都是论述题,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和逻辑思维。

第三步就是出成绩,会根据递交材料的分数和复试的分数决定最终上岸的人。

比较来看,普通招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考试,导师的主观少了,所以如果跟博导不是很熟的同学建议选择这种考试方式,但现在很少有学校采取这种方式了,因为时间成本比较高。申请考核是未来的大趋势,如果自己能够推荐的话是最好,但如果不能推荐也没关系,在考博里实力还是大于关系的。

不管申请考核还是普通招考,都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报考,但申请考核的条件更严格一些。比如我当时报的学校都是要求通过六级、发表过论文等等,还需要两个教授级别以上的人推荐才可以(我是找的我硕导和系主任)。当然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大体一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些学校的博士生招生简章看一下。

(四)联系博导

我当时是7月毕业,11月开始备考。但如今随着疫情的到来,考博从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上也在调...还是先回忆完我自己吧。

11月时我听了别人的建议,开始联系博导。写了诚恳的自我介绍信和一万多字的博士期间研究计划书,通过邮箱发给博导。有的博导会回复,态度也很和蔼,甚至还会告诉你怎么备考;有的博导可能因为报的人比较多,直接就不回。两种人各占一半吧。

但是我感觉导师的态度并没有对考试结果产生多大影响,导师怎么回复只能影响自己的备考心态。之前也有985博士生跟我说,第一年他考,和导师聊的很好,结果没考上;第二年谁也没联系,就这么考上了。所以回复不回复都不要太在意,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啊,习大大早就告诉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了。

(五)英语备考

所有学校的考试都会有专业课和英语,但是由于我是跨专业并且英语还可以,我就把复习重点放在了专业课上。

幸运的是我在研三毕业之前考了一次六级,成绩不错,这帮我在申请考核的学校中了英语。

考博的英语真的非常难,比六级和考研英语难了一大截,所以我还是建议有读博想法的同学在硕士期间刷一下六级分数,最好500以上,这样可以申请很多好学校(C9一般都要500+)了,也能免试英语。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学校都要求六级成绩是三年以内的,这就逼着你在硕士期间考一次,否则要不你去多花钱考托福雅思,要不参加难出新高度的考博英语。

(六)专业课备考

专业课的备考上,我下了很大功夫。有个别学校制定了参考书,但是绝大多数学校连考纲也没有。但是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到博士阶段,考察的不是书上的观点了,更多的是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有参考书的,题目也不会按照书上来,没参考书的题目范围就更广了,复习范围是不存在的,全凭着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感觉。

但说实话,大家也都是硕士刚刚毕业,哪有这种感觉和敏感度,那都是到博导这个级别才能拥有的高级感官了。

基于这种现状,我打算从两个方面准备:

第一,我是跨学科,专业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教科书作为基础知识学习的补充;

第二,掌握一个学科最新研究动态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文献了,我在知网上下载了想要报考的博导的所有文献进行阅读。看似简单的方法,但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下载文献并不难,难的是阅读理解,更难的是记忆他们的观点。如果每一篇文献都仔细看,你会发现一天最多只能看完一篇文献,因为我当时还要工作嘛,有时候一天连一篇都看不完。

论文不是小说,小说讲究起承转合、故事情节,论文讲究逻辑思维、论证技巧。对于我这种学术小白来讲,如果是单纯的论证还好,就怕导师的论文中,在论述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文学的因素,这就导致了理解难度指数级上升,根本就看不懂他在说什么。

有时候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篇论文,博士生甚至博导看来都难以理解,get不到那个点,但是一些同学有些戏谑地说,“不都是中国字吗,那还能看不懂嘛,肯定都能看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看懂”含义的理解不一样吧。这也是我经常问学生的,教材你真的“看懂”了吗?

那时把博导的文献看明白已成奢望,但还是要备考啊,我就把每篇文献都做了思维导图,辅助阅读,对导师的核心观点就记忆加背诵。

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我慢慢理解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了。很神奇的一个事情就是渐渐地我感觉阅读论文没有这么枯燥反而还很有意思了。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当我再阅读小说的时候,会感觉有些无聊,因为小说是把一件事情用修辞、叙事手法等说出来,可能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加上了各种修饰之后看起来就很复杂了。但是论文都是很直接的论述,没有废话,它的巧妙在于说理和逻辑。

慢慢习惯论文阅读之后我的阅读速度也上来了,题目摘要的精读办法帮助我能够迅速get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框架式的阅读方法帮助我能够快速厘清文章的论述结构和思维过程。

借助这两个方法,一直到考试前,我看完了包括博导论文在内的法学C刊上200多篇文章,并且自我感觉也对当前学界中主要探讨的热点问题有了一些自己浅显的认识。

(七)寻找教材

那时更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参考书。一些学校虽然指定了教材,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随手一列,参考性大不大不好说。

如果看一些高教社出版的教材,不能说没有参考价值,但是让人感觉那更像是普法读物,适合本科阶段的学习,而不适合考博。

第一,高教社的教材更新比较慢,最新的修法一般都没有包含进去,比如缺席审判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内容都比较少。

第二,对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是点到为止。比如刑法里面有一部分是“因果关系”,这一部分是极为复杂的,有刑法学专家甚至说“我还没见过能把因果关系说清楚的人”,但是高教社的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多因一果”等概念,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案件,并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上,这样的说明在期末考试或者考研中还可以接受,但是作为考博的论述素材就显得太单薄了。所以找到一本又新又有深度的教材是很难的。

我的方法是通过目录寻找。有的学校虽然没有指定教材,但是给出了考试大纲,大纲对考博来讲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但是对选教科书来说价值还不小。我在淘宝上搜索专业课书的名字,然后在详情页看每一本书的目录。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大纲中说的那本书了,大纲也就是把书上的目录抄了一遍而已。

剩下的就是看书了,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哪里是考试重点自己心里应该是清楚的,如果还不知道学科的重点是什么,只能说明对这一学科还不够了解,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感觉,也说明专业跨度太大。其实对于这种同学,我会建议他考虑换个专业来考。并不是质疑他的学术能力,而是从头开始的话难度较大。

(八)考题

第一所学校,申请考核的,面试题包括专业英语和专业课两部分,抽两个题,第一题用英语回答,第二题用中文回答,每个题都有限时,然后老师们还和我简单聊天,了解我的情况。

第二所学校,普通招考,初试三门课,英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每门课三小时。英语总共四个题,很难很难,单选十个可以说都不会,汉译英还好说,英译汉看不懂,还有作文。专业基础课类似司法考试,科目比较多,法理、证据法什么的都有,四道论述题,如果会的话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一直都在写字,很累。专业课也是四道论述题,大纲上没有,都是一些学术界最新讨论的问题,发散性很强。

第三所学校,也是申请考核的,我英语免试了,只有专业课,也是抽题,三选二,然后分别回答,也有限时。

(九)考试结果

经过几轮考试,我还是很幸运的,一战成功上岸三所学校中的两所。

然后又到做选择的时候了,这次我使用硬币和之前有所不同。这两所学校的专业虽然都一样,但是我报考博导的研究方向有些区别,我在他俩之间还是更偏向于其中一个的,但心里还是拿不定主意,抛硬币的结果帮我强化了自己心里之前就存在的倾向,在两所学校之中选了一个。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然是很开心,如今回想一下从决定到录取,心里还是会五味杂陈的,回望过去无疑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结果运气的成分要比实力占的比重要大一些,我当时入学之后导师也跟我说我是幸运的。

所以说考博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的经历只能是我的,你们的该由你们自己来完成。就像小马过河,事情只能自己做完了才能作出评价,这也是我经常给学生讲的。

WITH COVID-19

二、疫情下的考博

一般来说,不管是申请考核还是普通招考,都必须要现场参加考试的,但是疫情打乱了很多事情的节奏,就包括我的一个师弟的考博。

他的第一所学校之前都是三月份就考试了,但考试前学校通知延期了,其他本来四月份考试的学校也纷纷延期,具体延期到什么时候另行通知。

他回忆说就这么忐忑地复习,说延期不如早点考试。看似复习的时间增加了,但是心里没底能不能利用好时间,毕竟人是一种需要稳定性带来安全感的动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会上报名学校的官网看信息,然后就在六月初,忽然第一个学校发布了考试信息,是线上考试。这个学校是申请考核的,只有复试,而且复试也只有面试。紧接着其他学校也发布了考试消息,无一例外都是线上。其中有一个学校本想线下考试,但学校所在城市忽然有疫情确诊病例出现,学校紧急转为线上考试了。

他那年的博士生考试至少推迟了三个月,有的学校甚至推迟了将近五个月。

这两年看过来,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新常态。同时很多学校也采取了线上的形式进行考试。我其实很支持线上考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省去了舟车劳顿,也能省不少钱。而且博士考试我觉得不太可能存在作弊的,题目都很开放,手里就算拿着书也没什么用。

DAILY LIFE

三、博士狗的日常

博士狗的日常一点不潇洒。对我们专业来说,当时的日常就是看文献,不断看文献。

记得我偶尔甚至怀疑我适不适合读博,因为我不是很喜欢看书的。博一上学期课比较多,有专业课也有公共课,下学期只有一门专业课了,博二以后就没有课了。

还有就是要参加学术会议,记得博一那一年,我们学院组织过两次会议,我都有幸作为场务人员参加,还在下学期末受邀前往吉大法学院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

其实博士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毕业,看似遥远,实际上和每一天都关联着。

我们学院是要求两篇C才能毕业,这受到了来自博导和博士的口诛笔伐。我也欣喜地看到,现在清华、法大等学校对C并没有做很多要求了,一些社会实践也能代替C了,真希望我们学院也能紧随时代潮流,这样师弟师妹也能轻松些吧。但不管怎样,博士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公认的毕业标准。

所以虽然道阻且长,我们都还需继续努力。

DOCTOR OR WORK

四、读博还是工作

同样,这不是个问题,只是个选择。

我是个随性的人,想干啥干啥。而且我考博的压力并不很大,因为我考的时候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考不上大不了继续工作。

但是我还是想考上,毕竟有些事情,只有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去做,才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

我老早就发现,拖家带口的同学、在职的同学往往都会延期毕业。但我又是个阶段性很强(或者说没能力分心)的人,干什么就是干什么,没有多余的精力想别的,所以在我当时考上之后辞掉工作专心读书,好早点毕业。所以考研的同学也一样,集中火力猛攻就对了。

生活就像我的专业一样,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死磕,你可以说不管怎样自己都是winner,也可以说不管怎样自己都是loser。

但是凡事当你想开始以后,就会有各种阻碍了。做事就像跨栏,可能跨过一个又一个栏到达终点,也可能跨的时候受伤退场。但是即使如此,罗曼罗兰也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西西弗斯和愚公那样的傻瓜不也曾经给我们感动和支持吗。

有人认为人生是荒诞的,但我更赞同加缪那种反抗的毅力,也更欣赏马竞那种成长于草根最终登顶西甲的勇气。向上攀爬的路虽然荆棘满布,但是也更加让人回味无穷。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亲爱的同学们:

考也好,读博也好,工作也好,都是选择,都是经历,也都是我们的经历所必然带给我们的结果。

接受并热爱,才是一个少年应有的态度。

来源:https://new.qq.com/omn/20210809/20210809A040CD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