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校导航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连化物所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逐渐在催化化学、工程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色谱为主的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50年代,大连化物所研制成功“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和“七碳馏分环化制取甲苯”等多种催化剂,满足了国家迫切需求。60年代,研制成功了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用于制取低冰点航空煤油;研制成功了合成氨原料气净化新流程,使我国合成氨工业从40年代的水平一跃进入6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全面开展了航天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用作航天器及卫星主体能源的两种电池系统,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80年代,成功地开发了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技术,用于从合成氨驰放气中回收氢气,填补了国内空白。90年代成功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开辟了一条合理利用炼厂气资源的新途径;此外,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特别是1998年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大连化物所科研工作成果更加喜人。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研究获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制成功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获199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天然气脱硫技术获得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成功应用于陕京天然气输气工程的脱硫;甲烷无氧芳构化获得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聚烯烃用高效脱氧剂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生产的新方法、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最新成果先后在《自然》、《科学》杂志发表,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研制出我国第一台“30千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于2001年在湖北十堰试车成功;姿态控制用肼分解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做出重要贡献;甲醇制烯烃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为我国化工原料实现“以煤代油”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引进百人计划23名。2007年底,全所共有职工8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646人,研究员84人,副研究员175人。

  截止到2007年底,全所发表科技论文9700多篇,申请专利1996其中发明专利1809件,专利授权884件,累计申请国外专利60件。主办《天然气化学(英文版)》、《色谱》、《催化学报》3种学术期刊,开通21个数据库,图书馆藏书6万5千余册。

  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化学和化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审批权,共有博士生导师62人,在读研究生795人,已培养研究生1318名,其中博士680名。

  迄今为止,大连化物所已经与32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已建立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DICP-Samsung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及BP中国研究中心、理论化学国际合作中心,先后开展了中德燃料电池合作研究计划、DICP-Bayer组合化学合作研究计划、DICP-BASF催化反应表征合作研究、DICP-LILLY化合物合成及分析合作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提升了研究所的国际竞争力。

  大连化物所现设十个研究室,其中包括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四个国家级研究中心。以选控化学与工程为学科方向,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创新工作。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和生物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是在2010年把化物所建设成为一个集先导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布局合理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世界一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

  建所50多年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技术发展的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在催化化学、化学工程、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色谱为主的近代分析化学等四个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形成了雄厚的培养研究生的指导力量。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有13位两院院士指导研究生,目前在岗的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90余人。自建所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技术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燃料电池及氢能技术国家中心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理化测试认可实验室;近年来又成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BP中国研究中心和三星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我所是《催化学报》、《色谱》和《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三种杂志的主编单位。

  一九九八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其雄厚的整体实力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单位。已有四十多年历史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可以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在环境工程专业授予硕士学位。到2005年底,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授予博士学位402人,硕士学位628人。在培养的研究生中,有的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有的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栋梁。可以说,昨天的研究生已经成为今天的科学家,也可以说:今天的研究生将是明天的科学家。

  一九九九年一月,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十八层高的研究生教育大厦开始投入使用。大厦集教学、娱乐、食宿为一体,依山临海、环境优美,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国内一流的条件。研究生在学期间还实行奖学金制,每位研究生根据攻读学位和开展科研课题的不同,每年可获得8,000元至18,000元的科研津贴。此外,我所还拥有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料,较充足的科研经费,这些都为研究生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开展高科技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99年8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来所视察并亲笔题词“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大连化物所的全体职工正以创新的姿态,满怀信心地朝着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目标奋进。

  欢迎有志青年学子加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让我们和你一同为你的前途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明天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