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学校导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学院(部)教学负责人

学院(部)

姓名

办公电话

办公室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王吉林

56860725

化工原理楼203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赵强

56865010

信控B212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李艳杰

56864331

计通430

机械工程学院

梁平

56860218

机械302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王卫强

56865303

石工312

经济管理学院

赵丽洲

56860750

经管214

理学院

王莉

56865076

理学院424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啸

56861878

马院310

外国语学院

孙莉

56864315

外语楼514

体育学院

李晗

56860710

体育馆203

矿业工程学院

黄海峰

56866658

二教318

艺术设计学院

郜红合

56866311

艺术楼511

创新创业学院

冯志刚

56866500

教四B518B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坐落在辽宁省抚顺市风景秀丽的浑河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抚顺煤炭工业学校整体并入;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建校61年来已培养8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煤炭等各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校在校学生23430人,其中研究生1300人。目前,学校占地1906亩,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的新校区与老校区连成一片,成为融教学、科研、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学园区。新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和现代化体育场等拔地而起,多功能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和高速宽带校园网络等一应俱全,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堪称一流。学校拥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12个,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49个,先进的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200台件。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总量254.6万册(含电子图书139.7万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35亿元。同时,学校注意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在建设2万平方米教授博士公寓后,又建设了15万平方米教职工公寓,使近千名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校设有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学与材料、环境与生物、机械工程、信息与控制、计算机与通信、经济管理、数理、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体育、高职、顺华能源、继续教育、教育实验、国际教育、民族教育、研究生和营口大学园石油化工等20个学院,建成2个省级高水平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资助学科、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50个本科专业,26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和新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被辽宁省确定为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初步建成一支较为稳定、结构较为合理、政治和业务素质较为全面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94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0.77%,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75.23%,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97人。教师中有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人入选国家和省的百千万人才工程,62人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和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揽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550余项,获国家和省市科技成果奖46项,实现科研进款1.5亿元,申请专利110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出版著作、教材196部,参加国际会议82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714篇,其中被 SCI、EI、SCIE、ISTP收录582篇。学校公开出版《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个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行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培养质量为重点,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从1993年开始起步,招收规模逐年递增,学科分别分布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法学4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布局,我校注重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积极挖掘社会优秀教育资源,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优势,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研究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