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简称电信学院)2024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分别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3个方向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人工智能4个专业招收本科生。通信工程专业2020年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和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获得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资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1年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建有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省级江苏省湖泊环境遥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淮安市人工智能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工程及通信工程等综合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5人,外籍教师2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41人,研究生133人,留学生20人,硕士生导师29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市厅级等纵向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其中SCI、EI、CSCD检索15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200余件。学院重视产教融合,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聘请多位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与科大讯飞、鹏鼎控股等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科研经费到款2200多万元。
学院现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电子信息(0854)。
085400电子信息:
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聚焦智慧交通、新能源电网等领域中的嵌入式边缘计算终端,依托省湖泊遥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研究软硬件系统设计、智能体分布式协同、云边协同等技术。
02光电信息工程:面向智慧农业、环境监测、智能医疗等重大领域,依托省医用材料及高端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省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传统光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
03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围绕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检测和智能控制方向,依托淮安市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自主无人系统、智能传感器、嵌入式算法。
专业(领域)代码、名称及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口试形式) |
拟招生数 |
联系方式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
085400电子信息(全日制) 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02光电信息工程 03智能检测与信号处理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9数字电子技术 |
模拟电子技术 |
45 |
孙老师0517-83559613 |
①信号与系统 ②电磁场与电磁波 |
专业名称 |
考试 |
考试科目 |
书名 |
作者 |
出版单位 |
出版时间 |
电子信息 |
初试 |
数字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7版) |
康华光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1 |
复试 |
模拟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7版) |
康华光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1 |
|
加试 |
信号与系统 |
《信号与系统》(第4版) |
郑君里、应启珩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4 |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六版) |
郭辉萍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2 |
奖助类别 |
奖励标准(元/生·学年) |
学业奖学金 |
一年级:5000(100%);二、三年级:10000(20%)、7000(30%)、5000( 50%) |
国家奖学金 |
20000 |
国家助学金 |
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