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简介 学院简介 学科介绍 生态学研究生招生 学院主页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研究生招生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未知   编辑:研招在线   本页浏览次数:

1.学科、专业介绍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现代生态学越来越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深入发展,以学科交叉、传统和前沿技术融合、实验室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结合为鲜明特色,着重于发展基础生态学理论,应用生态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问题。

生态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内创办较早的生态学科之一。本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授予理学学位),2011年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1998年以来生态学科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学科所在的河南农业大学是河南省生态学会的理事长单位和中国生态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同时还建有“河南省生态文明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林草农田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平台。围绕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需求,凝练了修复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3个主干方向。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体系构建与可持续管理、退化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污染土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2.导师风采

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全职教师4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3人。教师队伍中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1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1人,校拔尖人才6人,青年英才7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河南省卓越青年创新群体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Nature Plant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封面文章), Nature Communications, New Phytologis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Journal of Ecology, Functional Ecology, Plant Diversit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学科负责人为孔德良教授,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国际著名期刊New Phytologist, Oikos等编委和顾问;郭二辉教授为河南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生态学首席科普专家,赫倚风教授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4项。连续选派4名青年教师到地方挂职科技副县长等,已成为区域生态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招收生态学研究生的部分教师如下:

 

详细情况参见:

https://linxy.henau.edu.cn/plus/list.php?tid=119

https://linxy.henau.edu.cn/plus/list.php?tid=12

 

 

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New Phytologist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3.招生政策

 我校2025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总人数包含接收推荐免试生和公开招考人数,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人数单列。2025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中国研招网及本简章硕士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拟招收人数为我校根据2024年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拟定的各学科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其中2022年招生19人,2023年招生20人,2024年招生22人,2025年招生26人。生态学科用于公开招考的人数将根据2026年国家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数、实际录取的推免生数、考生报考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逆境生态与生态调控和污染生态与生态修复。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校政研[2014]13号),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和学术学位研究生一样的奖助贷体系。设置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林学院蒋建平奖学金、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奖学金等,同时享有助学金和“三助”津贴待遇、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奖及其他各类单项奖助学金。该学位点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覆盖率100%。近5年来,有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92人获得学业奖学金,蒋建平奖学金21人。

4.校园文化

学科长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把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以“生态+”为特色的课程思政,践行“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凝聚传统生态文明精髓,提高生态文明素养。近三年,培养硕士研究生40人。硕士生在读期间发表SCI 论文20余篇,一级学报20余篇。

学科注重加强国内外交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学科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为研究生讲授领域内研究进展与动态,拓展科研思路;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共建学科平台,优化学术资源,开展联合培养、联合课程、联合论坛和访学交流,拓展研究生国际化学术视野。近5年来,学位授权点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共50余场次,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有9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34577516465a781aaf18ced65218e95

28501_ae6a

d2ace8458ca43067791f99ea18b8605

HJKZ202101

JSNB201901

v2-44c7b312a5d402d48a9b03e44ba37590_720w

硕士生在读期间发表SCI 和高质量论文

 

 

dde431614e5bb59dbf95815adac24a0

ffa23f9dede951ea34ea03ccb86bbb5

5379c28ebb47e83bbed235339d94b86

学位授权点积极组织科研活动

 

我院举办“黄河流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态学前沿学术论坛”报告会_00

中科院地理所何念鹏研究员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_00

中科院刘艳杰研究员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_00

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

 

5. 就业状况

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针对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做举办毕业教育讲座,抓住特殊时刻对研究生进行毕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按照学校要求,及时对毕业生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上报,按时发放“三方协议”,跟踪毕业生动态,帮助毕业生办理报到证、完成档案转接等工作,且定期更新未就业学生名单。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发挥现有就业实习基地作用,发动院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等资源,了解对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积极推介毕业生就业。毕业季为学生做好就业政策解读工作,让学生了解政策导向,先就业后择业,联系导师为学生做专题指导和就业单位推荐工作。对学生长期开放就业咨询服务,给予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

近五年,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和相关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等企事业单位,继续从事区域生态保护领域的相关工作,就业情况良好。研究生掌握生态学系统思维和技术体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6285e4e19284f1e85fd02b6196416f5

朱庆征 2019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男 25  就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专职辅导员

 

7cda82641b6eac90df4b2084158a95c

樊子豪 2019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男 25 考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博士

 

微信图片_20230518174025

陈静 2020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女 26 考取:河南大学 博士

 

16e422176fc24a35011ec2354e25094

樊子豪 2019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男 25 就职:四川农业大学 博士

 

陈静 2021级生态学硕士研究生 男 25 考取:南京林业大学 博士

 

6. 其他内容

生态学科积极响应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多方谋划,科学规划和优化生源结构,促进本学科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学科研究生除了来自本校环境学科,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以及河南、山东、河北等高校的农、林、土壤和生命科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良好,为学科既定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严格规范招生过程,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研究生培养坚持导师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培养方式,按照研究方向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采用课堂教授、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讲座、讨论和实践(参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支持和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也可采取和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在课题设置、课题开展、论文撰写与投稿和学术道德与诚信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