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的吉林私立助产学校,于1985年在省内最先创办护理学专科教育,开启了吉林省护理学高等教育的篇章,1995年省内最早招收五年制护理本科生,2005年获批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2014年获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同年获批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省内唯一),学院先后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全国巾帼文明岗、“十三五”省级特色A类高水平专业、省级一流高水平专业,2020年护理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依托学校作为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优质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并积极服务于社会。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C类人才和D类人才各多人、省创新拔尖人才1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教学名师4名、校教学新秀3名、校骨干教师1名,全国护理教育专家库专家2人。护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博士学位11人,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6人,40岁以下教师15人。
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430人,现有护理学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两个专业。现有研究生、护理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专升本、康复治疗学五个办学层次。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推动专业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探索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岗位胜任力和职业素养,拥有实力雄厚的全国百强医院等26个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高校金课2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个、校级建设课程7门和校级虚拟仿真项目3项,获批欧盟国际合作教学改革项目1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9项,获团中央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近三年,参编各级各类教材15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6部。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6项,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38项。
坚持“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累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逾万名,76.5%毕业生扎根省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临床护理带头人和业务管理骨干,多人成长为部属重点院校学科带头人,近三年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5.79%,平均就业率达95.7%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聚焦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吉林省健康战略发展,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多年来,聚焦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性问题,以大健康为视角,围绕慢性病的防治策略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团队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奖1项,获批创新团队2个、产业研究院1个,发表SCI、SSCI、北大核心等论文26篇。
学院注重拓展和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布法罗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和泰国清迈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选派12人次赴国外著名学校访学或短期培训,同时聘请多名国外知名护理专家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专业发展。
学院一直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牢记服务宗旨,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吉林省老年护理专科联盟、吉林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吉林医疗卫生志愿服务团队等机构,大力开展卫生人员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年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达8场次,为吉林省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卫生人员,保障了我国医学高速发展下地方基层卫生人员知识与技术的同步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021 护理学院 |
|||||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拟招生数 |
考试科目 |
复试、加试科目 |
|
全日制 |
非全日制 |
||||
105400 护理 |
|
32(含推免 10) |
0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8 护理综合 |
复试: 护理操作技能 |
合计 |
|
32(含推免 10) |
0 |
|
|
备注 |
1.全日制学制三年。 2.只招收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3.护理操作技能:心肺复苏。 4.学校校区:东校区。 |
||||
参考书目: 105400 护理 初试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年,第七版。 《外科护理学》李乐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第七版。 《基础护理学》李小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年,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