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地处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创办于1932年。现为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广西重点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全国文明校园。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校园面积近4000亩,各类教职工5000余人(含离退休及外聘教师),全日制学生近38000人,各类学生共75000余人(含全日制本硕博生,非全日制硕士生,业余、函授本专科生,国际学生),学校拥有入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24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33人次,其中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14人次。有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个团队入选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现有建制22个教学学院(部),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26个。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6个,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4个。学校秉承“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和“弘文励教 至臻至善”的“独秀精神”,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51万余名教师和其他各类专业人才。
弘文励教 擦亮教师教育底色
学校是广西教师教育的“摇篮”,以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核心,建优做强现有25个师范类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5个),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1个。精心构建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发展一体化模式。近五年来完成“国培计划”等各类教师培训项目200余项,面向东盟国家选派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近百名,为推动国家特别是广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人文强桂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学校人文传统深厚。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宣部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等一批重要的平台基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数连续14年入围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2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入围全国30强;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立项总数达44项,年立项总数首次突破40大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综合实力稳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列,连续13年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20强;6次获得商务部、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颁授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科教融合 培育创新拔尖人才
学校现有60多个厅局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包括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教平台。拥有2个广西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016年以来,科研成果获中国专利奖2项,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获专利授权2100多件。2023-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突破60项,并获得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2023~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突破60项,并获得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学校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50强)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近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共获得了国赛3金9银42铜的好成绩。
开放办学 提高国际办学水平
学校现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奖学金”国际学生接收单位。现与世界35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海外建有3所孔子学院,是全国唯一在越南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近十年共接收了来自80多个国家地区的各类国际学生近1.6万名。2022年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批准成立“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成立广西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发展中心。
以文塑魂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在“人文实验室”建设理念下,先后凝练和建设了校园“十大文化景观”:王城承运门、承运殿、独秀峰、博物馆群、校史人物铜像集群、中华传统文化名人园、桂柳运河·相思江、雁山图书馆、雁栖湖、雁石林。另外,学校还逐年建设了十二个“校园博物馆”:共产党简史馆、校史馆、桂学博物馆、王城博物馆、人文强桂展馆、越南学校纪念馆、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
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建设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