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简介
研招在线为您提供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报考、MBA招生、复试、调剂、招聘等信息!
点击查看招生简章▇点击查看MBA招生▇ 点击查看考研备考▇点击查看考研复试▇点击查看考研调剂 ▇ 点击查看院校信息库
基本情况
我所自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9名,年招收研究生20多名。招生专业为茶学,农林经济管理及园艺、植物保护、农村与区域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其中茶学为博士点,分为四个研究方向:茶树育种、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和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并设有园艺学、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
全所现有在籍博士生11人,硕士生44人,在站博士后1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联合培养学生7人。硕士研究生回所期间的研究助理津贴标准不低于1530元/月,博士研究生不低于2730元/月。
我所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和科研实力、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流的人才队伍、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是培养农业领域研究生的理想基地。欢迎有志从事农业科技事业的考生们报考!
学位类型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学术型
茶学
茶树资源育种
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产业经济
种植业经济
专业学位
园艺
不区分研究方向
植物保护
不区分研究方向
农村与区域发展
不区分研究方向
食品加工与安全
不区分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一)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Tea germplasm and breeding)
茶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评价,优异种质创新,茶树遗传规律和育种技术与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功能基因组研究,重要基因的克隆、功能、表达与调控研究。
(二)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Tea cultivation physiology and ecology)
主要研究茶叶产量、品质形成生理及其高产优质调控技术;茶树养分高效吸收和利用机制,茶树养分管理原理与技术;茶园生态系统养分和风险元素循环与过程。
(三)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Tea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研究茶叶加工过程中品质和理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及机理、新技术在茶叶加工及深加工中的应用、茶叶新型产品开发、茶叶天然产物提取与应用技术,茶叶加工装备研制;茶叶质量评价与检测技术标准、茶叶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标准、茶叶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及其方法,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研究与标准的建立。
(四)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ea pest)
茶园病虫害成灾机理及预警技术研究;茶园生物农药创制技术研究;茶树-害虫-天敌之间互作关系的内在机制及调控技术与化学生态防治的研究;茶园病虫及天敌资源收集、整理、鉴定及利用;茶树病虫防治新技术研究,茶园农药和其他污染物污染源与降解规律研究。
(五)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Agricultural 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开展农业宏观战略研究,包括农业生产发展战略、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经济模型等研究。
(六)种植业经济(Crop economy)
主要研究种植业发展规律、生产特点和发展趋势等宏观经济问题,并对种植业产品的生产、消费、流通等各环节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培养方案
1.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学习
第一二学期在北京研究生院进行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及主要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课程60分及格,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课程设置
a 学位课第一外国语 3.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1.0学分分子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 2.0/3.0学分细胞遗传学 3.0学分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果树生理专题 3.0学分专业Seminar 1.0学分专业外语 1.0学分
b 选修课应用数理统计 2.0学分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3.0学分统计分析与SAS软件 2.0学分高级生物化学 3.0学分基因工程原理 3.0学分分子细胞生物学 3.0学分植物细胞工程 2.0学分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 3.0学分实用生物信息技术 2.5学分高级植物生理学 3.0学分高级植物病理学 2.5学分高级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3.0学分植物细胞工程 2.0学分农产品贮藏专题 2.0学分同位素示踪技术 3.0学分生物化学大实验 2.5学分设施农业工程 2.0学分抽样调查方法 2.0学分电子显微镜技术 1.5学分生物化学研究技术 1.0学分现代仪器分析 2.5学分信息检索专题 1.0学分科技写作 1.5学分
(2)进入实验室
第三学期开始回所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实施及部分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根据个人论文研究计划,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含预备试验和必要的调查工作),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在回所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工作要求在第四学期末5月底前完成,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和论文进展等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
(3)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要求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文章,具体要求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暂行规定》执行。
(4)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的见解,并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5)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资格审查后,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学习
第一学期在北京研究生院进行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及主要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13学分。课程60分及格,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课程设置
a 学位课第一外国语 3.0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学分农业科技进展专题 2.0学分茶学研究进展专题 1.0学分学科综合考试 2.0学分专业Seminar 2.0学分经典文献阅读 1.0学分
注:《农业科技进展专题》由“公共部分”与“专业部分”组成,各1学分;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须修读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考试通过登记学分。硕士研究生期间选修过英语二外且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
b 选修课由导师与博士生自定。
(2)进入实验室
第二学期开始回所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实施及部分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根据个人论文研究计划,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含预备试验和必要的调查工作),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在回所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工作要求在第四学期末5月底前完成,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和论文进展等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
(3)发表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要求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1篇以上(含1篇)SCI或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选核心期刊目录”的高水平中文学术论文,或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2篇以上论文(含2篇),累计中文影响因子2.0以上,具体要求按《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和“优博计划”的博士研究生按有关规定执行。
(4)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并反映作者在 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5)毕业与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资格审查后,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目前,本所拥有正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1人,副高级职称40人,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10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32名。
博士生导师简介: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茶树资源育种
杨亚军
成浩
陈亮
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
阮建云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林智
江和源
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陈宗懋
硕生导师简介: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茶树资源育种
杨亚军
陈亮
成浩
王新超
姚明哲
曾建明
王丽鸳
韦康
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
阮建云
韩文炎
石元值
马立峰
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
林智
江用文
鲁成银
叶阳
尹军峰
江和源
刘新
傅尚文
张新忠
袁海波
谭俊峰
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陈宗懋
孙晓玲
肖强
熊兴平
付建玉
农药学
罗逢健
楼正云
种植业经济
姜仁华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姜爱芹
来源:https://new.qq.com/omn/20210220/20210220A02GOW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