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装甲兵学院

学校导航

装甲兵学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陆军装甲兵学院是陆军兵种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装甲兵军官、士官,是全军装甲兵人才培养基地、装甲兵战法训法与陆上突击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基地、陆军合成部队建设咨询与服务基地、装甲兵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创新传承基地、陆军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窗口,下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士官学校。院本部是装甲兵生长军官培养主阵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蚌埠校区是装甲兵指挥军官任职培训基地,士官学校是装甲兵士官培训基地。

01
历史沿革

院本部地处北京卢沟桥畔,前身是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蚌埠校区地处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前身是1950年在天津成立的坦克学校;士官学校地处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1951年在长春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学院历史悠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办学底蕴深厚,军事特色鲜明,实战化氛围浓厚。

02
学科专业

学院拥有以工学和军事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形成了覆盖装甲兵作战指挥、侦察情报、兵种战术等全要素,陆军主战装备机械、控制、信息、武器等全技术,装备论证、研制、试验、使用、维修到再制造等全寿命的学科专业布局。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予权,2个军事领域和4个工程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4个军队“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个军队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开设16个本科教育专业。

03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拥有一支以2名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求是奖”获得者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5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及培养对象10人,军队青年科技英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军优秀教师16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人、优秀青年基金2人、军委科技委卓青青年基金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1人。

04
基础条件

学院建有以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各类实验中心(室)45个420余间,建有覆盖军事共同、兵种专业、综合演练各类训练场地(馆)63个,占地3万余亩。

05
教研成果

经过多年努力奋斗,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学、科研、育人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调整组建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军队级教学成果奖26项,获国家(军队)级教学能力比武竞赛奖12项、陆军级教学能力比武竞赛奖9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学院是全军最早开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先后承担“指技合训”“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生长干部学员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毕业学员联合考核等全军重大人才培养试点任务,在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安保、国庆60周年防爆安检、“9.3”阅兵合唱等国家和军队重大任务;承担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高新工程”装备培训、集团军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培训,为陆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总师单位,牵头开展陆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承办陆军“铁甲奇兵”“维修能手”等比武竞赛;承担陆上无人作战、网络信息体系、大数据、装备综合防护等领域研究和建设任务。

06
开放办学

学院是全军首批对外开放单位,先后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外军留学生3500余名,接待了80多个国家300余批次军事代表团。先后圆满完成了美国国防部长、俄罗斯陆军司令、驻华武官团参访和“中外记者进军营”等重要外事活动,是我军开展国际军事交流的重要窗口。

 

 
 

2023年博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招生计划:各学科详细招生计划请关注陆军装甲兵学院强军网主页通知公告栏。

 
图片
01
招生对象

A — 军队在职军官(警官,含委任制文职人员,下同)    

B — 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直读应届硕士毕业生

 

02
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立志献身国防事业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好,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有关要求。

(三)报考对象须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 军队在职军官:取得硕士学位,具备3年以上军官岗位任职经历(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距离本衔级最高年限和服役最高年龄均不少于5年,由有军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的单位研究审批,依托信息系统,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

2. 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直读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所在院校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和学位。

(四)符合国家和军队的其他招生政策及规定。

03
招生程序

(一)报名

1. 时间:2022年9月30日至10月31日。

2. 地点: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招生办),外地考生可以函报。

3. 报名时需提供如下材料:

1)身份证和军人证件(军官证、学员证)原件及复印件;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补交);

(3)军队在职军官提交《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直读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

(4)《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5)《报考攻读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书》2份;

(6)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7)一寸免冠证件照片3张(红底)。

上述材料模板请从军综网电子邮件系统提取。

(军网网址http://mail.xb,用户名91006,密码91006ljzjbxy)

4. 符合报考条件,材料和手续齐全的考生,招生办于初试前发放准考证。

(二)初试

1. 初试时间:
2022年11月14日至11月15日(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2. 初试地点:院本部教学楼;
3. 初试科目:英语和2门业务课,初试时考生须凭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入场。

(三)复试

1. 复试由学院组织,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参加复试;
2. 复试时间为2022年11月18日(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3. 复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审查、体格检查和面试;
4. 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军事体育考核达标证明和年度健康状况评估报告(含年度体检报告)。

(四)录取

学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导师简介

图片

导师简介

一、机械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1.刘西侠,男,48岁,教授,装甲兵学报编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译著2部、专著和教材8部。主要从事装甲车辆总体技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地面机动平台无人化领域的研究。

2.冯辅周,男,51岁,教授,装甲兵学报编委。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是全国振动标准委员会委员、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和陆军重点扶持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装备状态监测、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

3.乔新勇,男,52岁,副教授,美国休斯敦大学访问学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EI收录47篇,SCI收录5篇。主要从事装备监测诊断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

4.晁智强,男,55岁,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5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15篇。主要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研究。

5.姚巨坤,男,48岁,教授,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8部。主要从事增材制造与再制造、再制造设计与加工、表面涂层加工与评价等领域研究。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1.魏世丞,男,48岁,教授,现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军队科技领军人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装备保障与再制造、装备综合防护。

2.孙晓峰,男,45岁,副教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军队级精品课程2门。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装备维修与再制造、装备战场抢修。

3.董丽虹,女,49岁,副研究员,获省部级科技奖一、二等奖2项。研究方向为装备再制造无损检测及寿命评估。目前承担课题集中在航空发动机、可重用航天器关键结构的损伤检测及评价领域。

4.董世运,男,49岁,研究员,获国家技术发明、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10余项,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激光3D打印制造与再制造、超快激光加工、纳米表面工程、材料无损检测评价等。

5.王海斗,男,53岁,研究员,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国家“求是”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SCI收录论文约300篇,发明专利等130余项。主要从事装备表面工程、摩擦学和装备再制造方向科研工作。

6.蔡志海,男,43岁,研究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7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堆焊与表面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表面工程、装备抗疲劳强化延寿与装备再制造工程。

三、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1.臧克茂,男,90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坦克电气自动化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坦克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在现代坦克火炮控制技术、装甲车辆电传动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开拓了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研究领域。

2.马晓军,男,59岁,教授,清华大学博士,“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军队拔尖人才,“求是奖”获得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14项,出版专著3部,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3.王钦钊,男,49岁,教授,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要从事无人作战系统关键技术和作战运用研究。

4.易瑔,男,54岁,教授,全军科技领军人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导航、制导与控制。

5.蒋晓瑜,男,55岁,教授,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6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北京光学学会理事。从事陆战场环境智能感知与可视化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包括裸眼三维显示、机器视觉等。

6.闫兴鹏,男,38岁,教授(资格),主持国家、军队、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特殊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陆军科技英才。主要从事光学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四、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导师简介:

1.常天庆,男,59岁,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军队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军科技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火力指挥与控制、无人作战等方面的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授权专利22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2.徐达,男,53岁,教授,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载武器发射技术、武器系统无人化智能化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武器系统维修理论与技术。

3.张万君,男,56岁,教授,在武器系统工程与运用方向,主持国家“85-95计划”重点科研、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中科院博士后期间主持和参与航天卫星等项目。获国防、军队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8项。

4.王玉江,男,42岁,副研究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1项。主要从事装备综合防护功能涂层设计、制备及性能评价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装备的雷达隐身防护、装备腐蚀防护和热喷涂等装备再制造关键技术。

5.张雷,男,48岁,副教授,陆军科技英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从事坦克火控系统及其智能化、无人作战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1.何成铭,男,50岁,教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质量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陆军装备试验鉴定咨询委员会通用质量特性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全寿命管理理论。

2.曹军海,男,49岁,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编写教材著作十余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仿真。

六、军事装备学专业导师简介:

1.李胜利,男,53岁,研究员,主要从事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论证、院校教育等工作,主持了多个新型陆战装备、智能无人系统等重大专项工程论证。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中国兵工学会坦克装甲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郭齐胜,男,60岁,教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全军优秀教师,获育才奖金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军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装备论证等方面研究。

3.赵战彪,男,50岁,教授,获军队教学成果奖3项、科技进步奖9项,军队授权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装备训练与运用。

4.王晖,男,54岁,教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军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军优秀军事训练数字媒体资源一等奖1项,原总装备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指挥。

5.彭文成,男,56岁,教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战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军事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主要从事军事装备学和指挥信息系统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6.董志明,男,45岁,教授,中国仿真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理事,军队学科拔尖人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首届国防科技创新大赛概念创新组第一名,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论证与试验、军用建模与仿真。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招生计划:各学科详细招生计划请关注陆军装甲兵学院强军网主页通知公告栏。
 
 
 
01
招生对象

A — 军队在职军官(警官,含委任制文职人员,下同)            

B — 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

02
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立志献身国防事业。

(二) 身心健康,心理素质好,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有关要求。

(三报考对象须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军队在职军官:具有本科学历或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具有3年以上军官岗位任职经历,距离本衔级最高年限和服役最高年龄均不少于4年(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由有军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的单位研究审批,依托信息系统,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管理军官。
2. 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军人本科毕业生:经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限报考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全日制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专业,报考学科专业与所学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
(四)  符合国家和军队的其他招生政策及规定。
03
招生程序

(一)报名

1.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上述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按照报考须知和网上公告提交报名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不影响网上报名及初试,但应在参加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2.网上确认:网上报名后,所有考生应仔细查阅报考点相关说明,根据报考点要求于规定时间内在网上确认其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考生在网上确认信息后提交材料如下:

A类考生:《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本人身份证、军官证、本科学历证书复印件;

B类考生:《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和本人身份证、学员证复印件;

以上报名材料于11月5日前寄送至我院招生办,以邮戳日期为准,逾期视为放弃报名资格。报名材料邮寄请通过顺丰或EMS邮寄,不接收其他快递公司邮件。

凡手续不全、资格不够、报考专业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发放准考证。

二)初试

1. 准考证:考生应当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2. 考试时间:2022年12月24日、25日。

(三)复试

1. 复试时间:2023年4月份(具体安排以复试通知为准)。

2. 复试包括:思想政治审查、体格检查、专业笔试、专业面试等。

3. 思想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一同作为择优录取的依据;

4. 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军事体育考核达标证明和年度健康状况评估报告(含年度体检报告)。

(四)录取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录取结果经审批后,于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按通知书明确的时间和要求报到入学。

04
有关说明

(一)非全日制招生:

军队在职军官通过全国统考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毕业颁发“双证”,即学历证和学位证。考试报名时,通过选择相应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方向确定学习形式。

(二)学习年限、学习方式:

根据军队有关政策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学习年限内采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在规定学习年限内采用在职学习方式。

(三)学习地点:

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学术学位,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地点均在院本部(北京);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在院本部(北京),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原则上按照“学员跟导师走”的要求,分别在院本部(北京丰台)或蚌埠校区(安徽蚌埠)完成。如有政策调整,以上级最新文件规定为准。

(四)考试科目:

招生简章中初试科目代码1**、2**、3**等均为全国统考科目;其他初试科目(4**、7**、8**等)及所有复试科目均为学院自命题科目。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按要求选定复试科目,并在“备注信息”栏填写,凡不填写复试科目名称的,复试科目将由学院统一指定。

(五)考生身份填写:

考生在“备注信息”栏根据个人身份,填写“军队在职军官”或者“军校生”。

(六)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七)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不办理参考书邮购业务,不提供近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

图片

复试专业课参考书目

图片

 
 
学院风采
 
 
 
 

 

 

 

 

 

 

 
 
咨询方式
 
 
 
 
 

单位代码:91006

 
 

联系部门:陆军装甲兵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

 
 

学院微信公众号:陆军装甲兵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院招生工作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72

 
 

联 系 人:郭参谋

 
 

联系电话:010—66719485(民线);0201—719485(军线)

 
 

传真电话:010—66717140(民线);0201—717140(军线)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Y0NTgyNA==&mid=2649739874&idx=1&sn=69ecee2e03a998c24a39ed5e5c3edd30&chksm=8710980db067111b2ea46d604fc9af0bd838174c6374f23f26bd49b1fca85b11706f26492d81&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