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河北工程大学
广西大学
当前位置: 研招在线 > 研招资讯 > 招生资讯 >

教育部最新答复:这些领域的研究生将大幅扩招!

教育部最新答复:这些领域的研究生将大幅扩招!

研招在线为您提供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报考、MBA招生、复试、调剂、招聘等信息!

点击查看招生简章▇点击查看MBA招生▇ 点击查看考研备考▇点击查看考研复试点击查看考研调剂  点击查看院校信息库


 

8月18日,教育部官方网站答复并公布了来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三项建议。

三项建议分别涉及:东北地区高等教育振兴(第9973号建议)、医学人才培养(第8780号建议)以及制造业领域“卡脖子”技术的突破(第2772号建议)。

小编摘编了部分关键信息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东北高等教育:加大财政支持

做好教育发展规划

教育部等七部门研制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东北教育发展新突破 增强服务全面振兴战略能力的实施意见》,以双一流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四个突破”作为全面提升教育服务东北振兴能力的切入点,增强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引导东北地区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服务东北振兴中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020年,批准东北地区高校增设209个本科专业布点,其中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领域增设了103个本科专业布点;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88个。2020年,支持东北地区高校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基地5个。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东北地区高校在生命医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化工与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东北地区高校建立了一批技术转移机构,促进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支持东北地区高校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了科技人才交流,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

针对中央高校,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方面加大对东北地区中央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针对地方高校,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资金在分配时向东北地区倾斜。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继续支持引导东北高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区域专业布局,积极培育高水平科研平台,强化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医学人才培养: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精英教育

关于严把医学人才“入口关”的建议

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精英教育。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医学教育要停中职、控高职、稳步发展本科,提升医学教育的生源质量。

教育部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2021年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2018-2020年)均低于50%的13所高校调减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计划。

关于扩大优质医学院校紧缺临床医学类人才招生规模的建议

近年来,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求,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教育部将社会反映强烈、关注度高、岗位吸引力相对不足的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等部分紧缺专业培养前移到本科教育阶段,设置了本科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等专业。

同时,教育部鼓励和支持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院校和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加强儿科学等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2016年起,在40所举办“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的高校开展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设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优化学科结构,要求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均须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学科,2021年完成医学二级学科目录编制调整,将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纳入临床医学指导性二级学科目录并加大建设力度,统筹研究医学相关一级学科设置;

二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出要大幅度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

关于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的建议

国务院办公厅多份意见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已经实施招生批次改革的省份,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医学专业,提高生源质量。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加强协作,推动医疗行业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医疗行业正面宣传,增加医疗卫生行业吸引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统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医学基础知识宽厚、临床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优化制造业领域学科专业设置

教育部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面向重点领域继续加大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近3年,批准设置智能车辆工程、人工智能、工业智能、区块链工程、合成生物学等45个新兴工科本科专业。

2020年,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布点130个、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布点84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布点53个、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布点25个、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布点23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布点10个、智能装备与系统本科专业布点5个。

加强制造业领域专业建设指导

教育部成立了新一届高等学校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指委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作用,研究制定《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全部专业,突出示范领跑作用,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办学质量提升。

创新制造业领域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布局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深化制造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教育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职教集团(联盟)近1500个,覆盖了90%以上的高职院校、近50%的中职学校,近30000家企业参与;已遴选确定两批共299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遴选公布中航、中铁集团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800余家,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

积极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2020年,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4000余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4.5亿元。

加快高端制造领域科技创新

教育部积极推动高端制造领域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机械制造与运载等相关领域布局建设了5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持续为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提供工程化技术成果。

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将以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为工作重点,继续支持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汽车核心部件“卡脖子”技术难题,早日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团队和人才。

来源:https://new.qq.com/omn/20210820/20210820A04RKM00.html